好花开放淡然来 ————读《王利民书赤壁赋》行书长卷 阎定文 书法一艺,就其本质而言便是书法家内在心灵的迹化。是作者心识、心境、心态的自然流露,正所谓“文则数言乃知其意,书则一字已见其心”是也。利民兄之书风源出天性,更得益于他对古典传统的领悟。 王利民,吾之书友,性敦厚,稳重内涵;从政,颇务实。凡与利民兄有过接触的人,都能感到他的恬淡的心胸和诚挚的情愫。他的恬淡使他素处以默,深藏如虚,不事张扬而才华自溢。他的诚挚使他对书法抱有深切的爱,他从没想到什么书法的捷径,他对自己的艺术道路有其清醒的把握,即只有对传统的领悟不断深化,才能在书法艺术语言上寻求纯正的味道。这一把握早在十数年前就已立就,其时,他问道于著名书法家陈巨锁先生,深得陈师点拔,不仅学得陈师淡泊名利,踏实为人,低调行事的品格,而且对陈师之艺术观亦有颇深领悟。 利民兄学书宗法颜平原,由楷而行,参以清代刘石庵、何绍基等体势变而化之,他浸淫于颜及颜派各大家的世界里,一写就是二十年,且不为时风所左右,我写我心(以平常心写平常字)并努力地潜入传统文化精髓深处,以浓厚的文化学养去诠释自己心中理想的笔墨世界。遂成一种朴茂、雄逸而不失蕴籍之风貌。作为朋友,我们都可以从其对艺术的执著中,感触到一种坚定与倔强。 两年前他的第一本书法作品集出版之时,我曾以“大味必淡”为题品读其书作,绍介其书艺,并见诸报刊。当时的作品给我的印象是清雅恬静,骨气深稳,略见自家面目。其时,集子在书道师长、朋辈中传看,好评不绝于耳。时隔两年之后,利民兄又以行书前后赤壁赋再次问世,是卷为折叠式大十六开本,长约4米有余,宽约35cm,浅黄色书皮,由大学者姚奠中先生为其题赐书名,质朴厚重,后有其师陈巨锁先生亲笔题跋,文辞妙翰随手拈来,风神秀朗。跋云:“文友王利民,相与十数年,知其从政之余,不废文事,於书法法乳颜平原,翁叔平诸家,沉浸浓郁,含英咀华。今观所书东坡先生前后赤壁赋长卷,不激不厉,不温不火,醇厚宽博,儒雅清真,如其人如其性,字甚可爱,人可深交也。”可见,其人、其书深得陈先生赞誉,洵可谓难得。 欣喜之余,沐手轻展是卷,一股清气扑面而来,其笔墨脱弃矫情,满纸逸趣,风清朗月如现眼前,仿佛置身于赤壁月夜大江之上,白露横江,水光接天,令人心生惬意。继而品之其笔道内含筋骨,有遒劲而无僵挺,有淹留而无滞涩,刚柔相合,收放自如。其用墨浓而饱,因而字字显出精气神;其章法则是肥瘦对比,大小相间,粗细错落,轻重起伏,但肥不臃肿,瘦不单薄,大不松散,小不纤细,而且注意到行与行的照应,首与尾的呼应,整体布局显的疏朗、匀称、平稳、自然,暇想当时挥运之际,定是心手双畅,直接东坡心境文思,苏轼在《答谢民师书》中所谓“求物之妙,如平风捕影,能使是物了然于心,盖千万人不一遇也,而况能了然于口与手者乎,是之谓辞达”。书法与作文同理,作品显于笔墨,而蕴于内。书家所书情趣、笔意准确表达作品的内涵(辞达)绝非易事,千万人而难有一遇也。长卷落款处,利民兄这样写道:“丙戌高秋,偶得闲暇,独坐聊然斋南窗之下,素月在天,清风拂面,心驰神往,似得赤壁之游也”。利民兄把心游赤壁注于笔端,正所谓“取于心而注于手也”,其书法追求可见一斑。 统观是卷,琅琅诵之,注目细品,其笔墨精劲中透出的高邈意趣与苏公之豪思逸气浑然一体,仿佛使人置身于水光月色之中,聆听一位哲人阐述人生之哲理。月光如此之柔美,江水如此之浩渺,令人在思维的空间里洞开一份旷达与超然……。 淡雅的情绪带来淡雅的风格,这就是利民兄行书赤壁赋长卷给人留下的美好印象,没有急风骤雨,也没有电闪雷鸣,他的书法是一支旋律轻柔的小夜曲,是一枝深夜绽放的幽兰,香清益远,抒情写意,恰到好处,在他的笔下,一切都是那么清澈恬淡,平实无华,一如其为人。
|